返回首页  |  采购销售  |  配套服务  |  手机上网  |  实时行情  |  废钢报价  |  微信行情  |  商机货源  |  行情短信 行情短信  |  帮助手册  |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全球金属网-上期所持续推进相关金属品种研发上市
全球金属网首页 >   金属行情  >  政策法规





|






每日要点资讯   更多资讯
微信接收行情 点击关注
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帮您开通各种微信行情!
废铜废钢废纸微信行情
热门分类导航   更多资讯

长江现货/上海物贸

中铝|天津现货|各企业报价

上海基本金属/贵金属

金属化工|小金属|金属粉末

上期开 收盘/持仓/库存

上海黄金交易所开盘|收盘

LME开盘/收盘/库存

伦敦升贴水铜 | 铝 铅 锌 

早报/早会/早评/晨会

机构看盘|铜铝展望|建议

午报/日报/周报/综述

AMT评市|标准银行|巴克莱

电话号码
       点击这里 在线客服

上期所持续推进相关金属品种研发上市

2021-5-31 8:47:25 来源:期货日报 字体:  服务订阅』『联系客服』『走势图
填写如下表单,或点击此处即可用微信接收各种行情报价啦!好方便:)
联系人: 手机号: 信息类别:
点击QQ联系

  期货日报5月31日报道:  5月28日,由上期所主办的第十八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有色分论坛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助力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了业内众多知名专家,聚焦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探讨“双碳”政策对有色金属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共商新形势下“期现互动、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加强期现合作  助力有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王健介绍,有色金属产业是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都很高的产业,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生产、消费、贸易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现货与期货市场。

  在有色金属产业运行方面,2020年我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首次跃上6000万吨的新台阶,达到6168万吨,同比增长5.5%,规上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33.2亿元,同比增长19.2%,为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做出了行业贡献。

  与此同时,随着后疫情时代下全球经济逐渐复苏,特别是在新基建、新能源的带动下,制造业复工复产对有色金属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不断改善。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原材料行业成为拉动我国工业利润增长作用最强的行业板块,其中有色冶炼和压延加工利润同比增长4.71倍。

  王健表示,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原有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全球化秩序受到影响,不确定性风险对具有金融属性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的市场冲击加大,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性和竞争力,是我国有色金属实体经济和金融业需共同应对的挑战和机遇。

  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提升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更好服务和引领实体经济的发展”。2020年8月2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与上期所续签了战略合作协议,就是要继续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提升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期货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共建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在他看来,经过多年的产融结合和市场培育,上期所已搭建起了期货、期权、仓单交易协同发展的多层次衍生品市场体系,拥有铜、铝、铅、锌、镍、锡等主要有色金属的期货产品,形成了期货市场促进实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对提高有色行业风险管控能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我国有色金属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期所监事长宋丽萍表示,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上期所要聚焦服务实体经济、提升监管效能,坚持存量改革和增量创新并行,利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区位优势,为建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注入期货力量。

  宋丽萍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期所有色金属期货市场规模稳步提升,市场流动性较为充沛,套期保值功能有效发挥,期货价格已经成为国内外现货贸易定价的重要参照,进一步推动了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她表示,今年以来,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量化宽松和疫情导致的供需错位加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企业经营面临冲击。为此,上期所从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出发,加强市场监管、规范交易行为、坚持底线思维,努力保障实体企业套期保值交易有序开展。

  看向未来,她认为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找准定位、主动站位,发挥好期货市场的服务功能。下一步,上期所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大局意识,合力促进期货市场稳定运行、提质增效,努力构建与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匹配、与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国际竞争力强的多层次有色金属衍生品市场体系。

  具体来看,一是优化规则体系,从完善规则制度和仓库布局、创新交易指令等方面着手,多维度全方位夯实基础设施和制度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二是持续序列产品供给,有序推进氧化铝、钨、镁、铝合金、钴、稀土品种的研发上市工作,以场内衍生品市场为核心,推动构建期现一体化综合性衍生品市场体系;三是坚持国际化方向,研究有色金属期货品种的国际化新模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下  有色行业面临新变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轻金属部主任杨云博表示,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对碳排放、碳消减作出了承诺。其中,中国提出了“双碳”目标,即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此同时,国内碳交易市场也在进行试点,其中电解铝被纳入了碳交易市场。究其原因,在于铝工业碳排放占有色金属行业总量的83.3%,而在整个生产环节中,电解铝环节排放量占铝工业的76.6%。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看向全球铝工业的碳排放现状,2018年全球铝行业碳排放总量为11.27亿吨,占全球总排放的2%。其中,欧洲吨铝排放量为全球最低,而亚洲吨铝排放为全球最高。而在2019年统计的全球电解铝生产能源结构中,煤电占比达60%,水电占比为24.8%。杨云博介绍,2019年中国吨铝碳排放量为12.8吨,高于全球平均水平10.4吨。在2020年中国电解铝用电能源结构中,火电整体占比为80.5%,清洁能源占比为19%。与国外相比,中国电解铝生产电耗低,但是化石能源占比高。中国铝消费强度已经达到峰值,人均铝消费还有一定增长空间,预计2025年前达到峰值,再生铝对电解铝替代加速,铝行业在有色金属行业中碳排放量占比将会下降,且将成为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下降的主要因素。

  他表示,面对碳达峰政策要求,铝行业要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电解铝产能天花板不放松,全面提升再生铝行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能源结构。在考虑清洁能源富集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前提下,鼓励电解铝产能向上述地区转移,同时由自备电向网电转化,减少煤炭消耗,从源头消减碳排放。与此同时,还要推动技术创新,减少能源消耗环节的间接排放,以及铝电解环节的直接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电动汽车领域将对有色金属消费带来提振。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从导入期进入快速成长期。截至2021年4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达到628.7万辆。在疫情管控常态化发展环境下,他预计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带动下实现迅速增长,全年装车需求或超97GWh。

  聚焦汽车行业未来发展,他认为汽车市场将呈现缓慢增长态势,未来五年汽车市场也将会保持稳定,2025年有望达到3000万辆。根据《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汽车市场总量的20%。

  安泰科首席专家徐爱东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对上游金属,尤其是镍钴锂的消费驱动可观。根据安泰科的测算,若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2300万辆,将会产生用镍98.8万吨金属量,钴17万吨金属量,锂17万吨金属量。从2020—2030年,镍钴锂消费复合年均增长分别为29%、23%和26%。

  在锂市场方面,真锂研究总裁墨柯认为,多年来锂市场持续保持供大于求的状态,并且供应建设一直跑在需求前面。尽管锂属于比较稀缺的资源,但是对于锂电池需求来讲是足够的。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在会议总结环节表示,“碳达峰、碳中和”给全球有色金属工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铜、镍、铝是新能源汽车不可或缺的关键金属。一方面要不断优化相关合约规则、提升企业参与便利度,做好市场培育工作;另一方面持续聚焦低碳经济,特别是新能源车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上下游制造业的保值需求,平稳、有序地推出更多相关金属期货品种,服务国家战略。”该负责人表示。
(全球金属网 OMETAL.COM)

点击此处】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即可用微信接收各种行情报价啦!

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或点击此处帮您开通各种微信行情!

 
■责任编辑:信息部 ■版权声明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相关资讯:
 
打印 | | 关闭此页 从头开始看
关于全球金属网 / 联系我们 / 行情短信 / 广告服务 / 微信行情帮助手册 / 建议意见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全球金属网(ometal.com)版权所有 © 2004-2020 长江现货 长江有色 长江报价 长江铜价 长江有色现货市场报价 准达资讯
统一客服热线:400-105-6616  传真:0551-62931660 Email:
皖公网安备34011102000815号  皖ICP备17021915号